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14节  (第2/3页)
去?”    “回哪儿?”文氏真心不想回娘家,那个家就不叫个家,她好容易脱离出来,怎能可能再回去?    楚渐怒吼一声,“蠢货!”    这下文氏听明白了,屁滚尿流地回了二房院。    楚渐想一想跪在了国公爷面前,“父亲,假如文氏现在还年轻,还是二八年华,我肯定毫不犹豫地休她,可她已近四十,都半截子入土的人了,休了她,她就没法活了。再者还有旻哥儿,还有阿晓与阿晚,他们不能有个被休弃的母亲。”    国公爷岂不明白这个理儿,就是为了国公府的名声,最多是将文氏发配到田庄,绝不可能休她。    沉思片刻,沉声道:“我跟你母亲商量一下,可是解铃还须系铃人,免不了还是得着落在阿晴身上。要不,备了礼让你大嫂跑一趟。”    明氏不想讨这个嫌,可老夫人发了话,文氏又苦苦哀求,只得不太情愿地到了沐恩伯府……    ☆、第136章    一大早,楚晴就与周成瑾来到乐安居整理大长公主的嫁妆。    浅碧带着丫鬟将箱笼抬过来,拿出一样,周成瑾对着嫁妆单子就勾上一笔,楚晴则照着名录另外抄写一份。    遇到不确定的就跟大长公主求证。    饶是楚晴知道大长公主必然收着许多好东西,也没想到珍品是如此的多,不说金银首饰翡翠玛瑙,单是各朝各代的珍本字画就不计其数。    诸如赵佶的《柳鸦图》,王羲之的《初月贴》,苏子瞻的《潇湘竹石图》,件件都千金难买。    倘若父亲能够得以一见,定然会非常高兴吧?    楚晴的双眸落在那几本画卷上,手下动作便顿了顿。    周成瑾见状,便将那些卷轴移到另外一边,言语欢快地说:“金石易得,书画难求,留着当成镇宅之宝传给子孙。”    大长公主听到子孙就高兴,不迭声地说:“阿瑾说的对,留下,留下!”    楚晴笑着另取了一本册子,将这十几张画作录上。    小丫鬟进来禀报时,几人才刚刚整理出一只箱笼。    大长公主听闻明氏来访,已猜到是怎么回事,神情恹恹地说:“我懒得见,让阿瑾媳妇招待吧。”    楚晴应声,陪着明氏到高氏那边坐了会,然后引到观月轩。    明氏看到四周松柏茂密,环境非常清静,又主意到虽然有婆子小厮走动,但并无喧哗嬉闹之声,不由点点头。    及至屋里,见一应摆设与先前的倚水阁如出一辙,不同之处唯有这里地方大,格外多了座博古架,架上林林总总地摆着许多瓷器玉石。    其中便有养着粉色莲花的那对钧窑出的天青色碟子。    明氏很着意地看了眼,钧窑的瓷器很有名,釉面光滑,碟身流畅,而这只看着品相比市面常见的要差一些。    按理,任何一家重视声誉的瓷窑都不会让这种略有瑕疵的成品流出去。    楚晴见明氏注意这个,悄声道:“是德宗皇帝亲手所制,给大长公主做了陪嫁。”    “难怪,”明氏恍然,笑道:“这得留好了,说是世上无双也不为过。”    楚晴点头,请明氏到东次间。    炕边放着那件还没缝好的冰纹纱。    明氏估摸着尺寸知道是周成瑾的衣裳,脸上露出几分笑意,不客气地上炕坐在了东面。    暮夏端着托盘进来,给两人各自沏上一杯茶,随即退了下去。    明氏直入主题,“你二伯父说要休了文氏,老夫人吩咐我过来讨个人情。”    “这与我有何关系?”楚晴不解地问。    明氏笑笑,将周成瑾与程光加昨天拜访卫国公的事情说了遍,“你二伯父一言既出不能失信,可他着实不想休弃文氏。再者国公府向来没有休妻之男,也没有大归之妇,为了阖府的声誉着想,也是因为文氏已近不惑之年,撵回娘家去什么脸面都没了。”    楚晴讶然,这样的事情也就周成瑾这般无赖之人能做得出,用言语挤兑着别人休妻,可当人家开口说出此话,他又说是别人家的私事,不好旁听。    可为什么听起来这么高兴呢?    他只说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