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640页 (第1/2页)
一旦哪天唱红了,那出门在外, 真是一派前呼后拥,一笑倾城的爱豆待遇。 这样的人,就算是下九流,也是下九流里的白玉堂。 人咳嗽一声,都有人堂前马后的抢着给他擦嘴巴子。 可同样是十年苦练基本功,刀面儿贴身藏的师兄弟,有人能红得透顶儿,有人就连台也上不去。 为了混出头,进了这行当的小孩儿们,不但无一例外都是师父手底下打出来的,还得自个儿晓得用功。 要不然一学十几年,到时候连个戏台子也上不了,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。 原主是被师父买回来的小孩儿,为了吃这口饭,那真是魂儿都入在了行当里。 有敬业精神,这听起来也不是坏事吧。 坏就坏在这时候的梨园行业,虽有个别坤旦能嚎一嗓子,但在一众票友心里,那只是个新鲜玩意儿。 要想听原汁原味儿的好东西,还得听乾旦的韵味儿。 原主自小就学旦,花旦派的唱、念、做、打、舞。早就深深地融进了骨子里。 初时师父还会夸他,说他把女儿家的娇媚演得活灵活现,一众票友也爱他的身段、神态。 所以没多长时间的功夫,就把他捧成了大上海里数一数二的旦角名伶。 可登台的多了,这娃渐渐地就魔怔了,竟然有了性别认知障碍,打扮、做派、爱好什么的都往这方面来了。 可乾旦这个东西,并不是说一味的像女人才是最好的。 真要是这样儿,大家不会直接去听坤旦戏吗人家好歹还是真女人呢。 很多票友吃得就是男唱女时,那种说不清的韵味。 这要光是如此,林绪之也不是不能接受,毕竟他真女人都当过,扮一个娘娘腔还是手到擒来的,大不了慢慢地改过来。 可问题是,事业上有了瓶颈后,原主想了个法子抽大/烟找灵感。 虽说民国时期的演员史就是半部鸦/片史。 但原主当初之所以能入了梨园,就是因为他爹抽大烟,败了整个家产不说,连老婆孩子也一概卖了,自己也死在了这上头。 这孩子入了行以后,基本上就是一天照三顿的挨打,吃不饱穿不暖,就这么熬着。 就这,他还算好的了。 他爹当初卖人时,先卖的老婆,然后儿子、女儿一趟送出去了。 原主运气好,那时候的庆丰堂一科班的糙汉子,就唯独缺一个能唱旦的香饽饽。 原主一露面,就被师父留下了,取了艺名叫墨笙。 他一个兄弟,一个妹妹,却没这个好运气了。 哥哥被卖给了草上飞当弟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