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乡的姐姐回来了_第66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66节 (第2/2页)

我不能走得窝窝囊囊吧。”

    那条胡同里,他看着长大的有两代人,前后几十个孩子。

    看来看去就觉得于朵最靠得住。

    这丫头精明、强干。而且重情义,对老幼好。

    于朵道:“你才五十多,着什么急啊!行吧,我答应了。不过你起码等到我到你这个年纪啊。”

    关大爷道:“你让我再活40年啊?我这辈子没干什么好事的,活不到那么久。”

    “好人才不长命呢,像你这样的能留千年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也不至于是个祸害啊。”

    公交车到站了,两人下车走着去。还要走一段才能到!

    关大爷行动其实无碍的,他就是担心自己太激动之下出状况。

    不过看到展览玻柜里那精致的、的确从自己手流出的鼻烟壶。他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激动。

    三十多年不见了啊!

    于朵道:“当时多少钱卖掉的?”

    关大爷比了个‘一’,“一百个大洋!那会儿肯定不能卖金圆券,谁卖谁傻!”

    于朵有些担心他出状况,“我们要不要再去看看其它的?”

    “你去吧,我在旁边坐会儿。”

    这个展厅不大,一眼差不多可以望到头。古董本来也贵精不贵多!

    “行,我去看看。你不要走开了,一会儿我找不到你。”

    关大爷挥挥手。

    于朵一边参观,一边想着收废品的计划。

    她明天和关大爷一起去居委会问问开个废品站需要什么资质、手续。

    得先租一块大一些的地方。

    人手好找,如今好多找不到工作的人都弯得下腰了。要吃饭的呀!

    因为车子置办需要本钱,前期主要还是等着那些拾荒者送上门来。

    一斤比别家多出个两三分钱,他们会口口相传的。

    真正的目的是靠关大爷这双眼捡漏赚快钱,但收废品的正常利润他们也要赚。

    于朵转了一圈回来,差不多十来分钟。

    挨着闭目养神的关大爷坐下,他睁开眼,“看完了?”

    于朵点头,“看完了,古人真是鬼斧神工。”

    “那当然!”

    往外走的时候,于朵把她的初步计划说了说。

    关大爷道:“办什么手续啊?现在政策、流程那些都还没成定制呢。甚至很多机关单位人手都不够。先把草台班子搭建起来,成气候了相关部门自然会来找咱们补办手续的。”

    “嗯,那咱们至少需要一个会计、一个出纳。早期这俩还得兼职一下收货,草台班子嘛。这样也省点人力成本。嗯,大秤、小秤咱们得买两个。另外,还需要三个负责分拣和清理的。但最关键的一环是送货,把清理好的可以废物利用的物品再卖出去。”

    长期在一个万人大厂周边混着,草台班子的人事架构捋一捋就出来了。

    至于送货,清理出来的塑料、玻璃、牛皮纸、铁等,可以分送首钢、邯郸玻璃厂、唐山炼钢厂。

    这些厂子收的。

    于朵之前去废品站想买点高一的书。

    去得多了,听了几耳朵。

    就是可惜恢复高考之后,高中的书就变金贵了,一本都没找到。

    不像从前,她时不时还能在废品站看到。

    再加上关大爷的社会经验,两人很快把这个脉络理清了。

    关键就在于送货的人和车辆,可别这一步被人给他们黑吃掉了。

    得是人品过硬还辖制得住的。

    关大爷道:“那得知根知底的才行,至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那种。咱那一片有谁能愿意送废品呢?”

    那一片住的大多是机械厂的工人和家属。

    一般不至于被逼到这份儿上。

    不过也不好说,那家里兄弟姊妹多了、房子少了的人也缺钱得很。

    尤其是跟钟言一样回家来还需要在俩侄儿床边用长凳、木板镶一张床的那种。

    于朵想了想,“咱们先招聘吧,不过还有五天就过年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年后再说?”

    “先张罗吧,年前找到个工作才能稍微安心点过年嘛。而且还需要找房子,反正会计、出纳、送货的尽量用附近认得的人。嗯,至少得卖一辆三轮车啊。”

    关大爷道:“另外三个做分拣、清理,就是干脏活的,估计就得找外地人。房子我去找。对了,要不咱们包吃包住吧。这样好招人一点。租的地方盖两三间屋就能住人,再砌俩灶台。就工资开少一点。你姐不是在黑市卖鸡蛋么,让她每天给咱们采购菜。听说是10%的采购费。”

    于朵点头,“嗯,可以。”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