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81章 胖子店  (第2/3页)
来拜师学功夫,害得他到处躲避。    一天早晨,智涵子刚打开关帝庙大门。突然,十几个人走进来,自称要见智涵子。    智涵子问道:“见他有何事?”    来人齐道:“智涵子武功高强,听说他会腾云驾雾,我们慕名来拜他为师,学习玄武功夫。”    智涵子笑道:“别信人家的瞎说,他自己尚在拜师学武,怎么可能收徒弟,你们快回去吧。”    智涵子与来人磨了许久,经耐心劝说后,众人才离去。    为了躲避拜师纠缠,智涵子决定暂时离开大镇,去了玄武观。    那天,智涵子走出玄武观后门,到那位不知名的将军墓边察看。    见被封住的洞口上长满了野草,完全看不出被人盗掘过的痕迹。    智涵子边走边想,玄武观的前前后后,经过无数人的考察和盗掘,始终没有发现大西王藏宝的踪迹,难道是盗贼搞错了吗?    他又想,张献中为人狡诈,莫非是在玄武山“明修栈道”,到别处“暗度陈仓”?    智涵子想到这里,他走下山去,到县衙里翻阅《中江县志》,查找张献中在中江县活动的线索。    据县志记载,张献忠撤出成都时,中江县已归南明。    大西军攻占富庶的胖镇后,先在古镇休整了一段时间,然后才去进攻中江县城。    智涵子心想,狡猾的张献忠,会不会把财宝埋到神秘的胖镇,然后才去攻打被南明严守的县城呢?    智涵子又在县志上,查找关于胖镇的史料。    胖镇,原名胖子店,位于中江县最南端的郪江河畔,与三台县、蓬溪县和乐至县四县交界。    胖镇扼川东南至成都古道之要冲,属兵家必争之地。   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这里就是古郪王国的治地。    据中江县志介绍,郪江的“郪”字原为“妻”字旁边加一个“邑”,是女儿国的意思。    因为这里受甘甜的郪江水润泽,气候宜人,两岸遍地出美女。    在隋朝时,胖镇是飞乌县的县城,后来县城毁于战乱,重新建镇。    自清代湖广填四川以来,先后有湖南、湖北、广东和广西等地移民来此落户。    随着各省移民迁入,胖镇逐步兴盛起来,现在已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重镇。    因这里物产丰富,盛产井盐、棉花、桐油和菜籽油,商务繁盛市场发达。    百姓民风淳朴,心宽体胖,镇上盛产胖子,故取名胖子店,或胖镇。    有一首民谣,专门戏言胖镇的胖子盈市。    走进南门口,胖子在招手。    走出通天门,胖子在送行。    茶馆坐一坐,胖子好几个。    酒店喝一杯,胖子围成堆。    张献忠从成都到达胖镇时,见场镇周围群山环抱,郪江像一条玉带绕场镇流过。    镇上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,是兵家必争之地。    大西军驻扎期间,曾招募三百多民工,在火焰山上修筑工事。    可是,在军队离开胖镇时,张献忠却下令将修工事的民工全部杀掉。    智涵子心想,张献忠会不会以修工事为名,把财宝埋到胖镇的火焰山上。    待到东山再起时,将这里作为重要的军事基地。    为了保密需要,而残酷杀死知情的民工呢?    智涵子决定专程去胖镇一趟,看看能否找到相关线索。    清明节后,智涵子雇了一辆马车,从县城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